此篇接續 印度盛宴IV 之後。為觀賞「帝國玫瑰」及「禍水」之後的心得與比較。

 

後記心得:
短短時間內,連續看了2部印度片,這星期可真是我的印度周啊。不過這2部片的反差還真是不小,也讓我對所謂的寶來塢電影,有了全新的認識。
「帝國玫瑰」呈現的是一片歡樂景象,眼睛所及之處無不精雕細琢,簡直就把印度塑造成夢幻極樂之土,看得我心神嚮往;而「禍水」,則是完全回歸到人間的真實面,它的步調簡單、平緩,卻有股濃到化不開的悲傷與哀愁,有時甚至沉重到讓人幾乎快要窒息。
如果說「帝國玫瑰」是在天界集三千寵愛於一生的公主,那「禍水」就是犯了過錯被貶到凡間受盡折磨的天使了;如果說「帝國玫瑰」展現的,是印度「善」的一面,而禍水代表的,就是「惡」的那一方了。
現在我終於可以理解,台灣導演蔡明亮對寶來塢電影的觀察。他形容,印度觀眾彷彿中了鴉片毒般地沈迷寶萊塢歌舞片,並以此來忘卻現實生活中的苦難。我也可以明白為何「禍水」的導演蒂帕梅塔不受印度社會接受及歡迎的原因。因為她勇於挑戰禁忌話題、冒著傷風敗俗的謾罵,企圖揭露寶萊塢歌舞昇平景象的陰暗面,就如同是先讓觀眾抽鴉片上了癮後,又狠狠地逼他們戒掉,好好正視這個殘酷的世界。
誠如蒂帕梅塔所言:「我非常希望可以打破印度的成規,打破在主權統治、王公貴族和神秘主義之下所產生的那個異國情調的印度。異國情調的印度並不真實存在。」乍聽之下,還真是有些寞落啊!一個虛幻又美麗的印度泡沫,就這麼地在我眼前,「砰」的一聲地破掉了,只留下滿地的懊惱和感傷 ~
很難回答我到底較比較喜歡那一部片。對我而言,「帝國玫瑰」和「禍水」這2部片的層次和意義完全不同。畢竟,人都喜歡接觸美好的事物,在苦難的現實生活中,不時也需要一些慰藉及想像,才能獲得重新向前行的力量。
我只知道,看完「帝國玫瑰」時,我對寶萊塢的拍攝技巧及製作能力之強感到不可思議,而「帝國玫瑰」也確實激起我進一步探尋印度及蒙兀兒帝國歷史的渴望,然而,當看完「禍水」時,我哭了,而且還有點一發不可收拾。

 

「禍水(Water)」其實是導演蒂帕梅塔印度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,前面還有分別以性別及民族主義為故事主軸的「慾火(Fire)」及「大地(Earth)」,聽說同樣也獲得不錯的好評。
不過找了一下,圖書館及DVD出租店都沒見著,只知道曾經在影展中放映過,很可惜我也都沒來得及趕上。如果有朋友知道那裡可以看到,請通知我一聲。

 

「禍水」的英文片名是Water,比較中性,沒有中文片名那種負面的印象。我很喜歡它的命名及意涵,特別將深度訪談中的一部份節錄下來和大家分享。
「水總是流動著,而不流動的水則會產生出問題。在這部時間背景為1930年代末期的電影中,很多人已經超過2000年都依照著宗教教義的規定而過著嚴謹的生活。直到今日,人們仍然遵循著教義,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印度仍有數以百萬的寡婦存在。我認為傳統不應該是這麼死板的,他們應該像活水般流動著。」 - 蒂帕梅塔。

 

聽說選角時,導演原有意找有「印度芭比」之稱的艾許維亞雷伊(Aishwarya Rai)來擔任女主角卡麗安妮。
看到這個消息時,我直覺地在心裡大喊:謝天謝地,還好不是找她。
怎麼說呢,其實我個人很喜歡艾許維亞雷伊,但就是Fu不對嘛。艾許維亞雷伊太漂亮、太芭比、也太甜美了,一笑起來就是給人世間真是美好、又充滿無窮希望的Fu,一點也不覺得到底是悲在那?又苦在那?
個人認為她的悲傷,比較適合放在瓊瑤阿姨的系列裡,就是女主角在噴淚的當下還不忘注意睫毛膏是否有垂下來,或是哭喊時還要特別留心有沒有變成血盆大口。而且她之前在「寶萊塢生死戀」和「帝國玫瑰」中的歡樂表現太鮮明啦,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,如果看到她出現在「禍水」中,我一定又會不知不覺地期待她穿金戴銀地跳起舞來呢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mille1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