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3628639940896250.jpg

 

站在貨架前,面對一排功能及外觀類似的DVD播放器,一台1萬出頭,另一台則要2萬,你會選擇那一個?我相信超過一半以上的人,會選擇較便宜的那台。說不定還為自己撿到便宜而興奮不己、到處和朋友炫耀呢。

但是,你也許不知道,身為消費者的我們,每天所做的購買選擇,很可能就是那些個滿口仁義道德、不斷宣示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跨國品牌公司的幫兇;追本溯源,更是那些令人聞之色變的中國黑心貨、或遍布於中國珠江三角州的血汗工廠的始作俑者。

前陣子看到一本非常精彩的書 - 低價中國,由曾經在英國《金融時報》任職的記者Alexandra Harney所著。平常看書時,我都會習慣用透明的小貼紙註明重點。前前後後算一下,這本書可說是打破紀錄,小貼紙竟然超過50個以上,可見我對它的喜愛,一定要大力推薦。


如同作者在前言中清楚地指出:這本書的目地,在於揭露中國競爭優勢的真實代價。例如,中國價格的背後都是些什麼人?他們如何做出這麼便宜的商品?對他們來說,代價是什麼?世人又付出了什麼代價?中國可以維持多久這樣的優勢?

結果她發現,中國的低價優勢,其實是來自相當惡劣且極為廉價的工作條件、毫無保障的工作環境,和每天超過12小時以上的打拚。這些,是由想要延伸勢力的西方跨國品牌公司、中國敵不過對財富渴望的各層級政府、急欲提高生活水準、過上好生活的中國人民,以及不斷追求低價的全球消費者共同建構而成。

製造供應鏈的高模組化,讓多數的產品零組件得以標準化且進入門檻極低,使得大部份的中國製造商,動輒面對高達數十家、甚至上百家的同質競爭者,競爭異常激烈。但對買家而言,則因為隨時可以找到替代的人,而讓這些外國零售品牌商擁有支手掌握供應商生殺大權的權利。

不僅如此,買家更藉其龐大的市場獨占力,同時高舉著消費者想要更便宜產品的旗幟,拚命向中國供應商壓低進價,卻不願意去顧及所開出的價格,根本就不足以負擔一個符合文明社會可以接受的工資及生產環境。就像書中所提:「這是場不公平的競爭,西方企業想購買價格如此低廉的產品,只有在非法環境下生產才辦得到。

雖然近年來已經有不少國際大公司,迫於社會輿論壓力,開始履行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。辜且不論實際執行的程度如何,實際了解這些大企業的最終目地,主要還是為了保護自身品牌及商譽免於受損,或是著眼於企業形象提升,真正受到正義感激勵,為了中國勞工福利著想的,寥寥可數。

而且,諷刺的是,當初看似立意良好的外包工廠稽查制度,在中國扭曲且不健全的生產體系中,反而造成供應商間極為嚴重的造假風潮。最明顯的例子,莫過於普遍存在於中國的「模範工廠」,以及和其有著唇齒相依關連的「影子工廠」。更重要的,中國供應商為求生存而不得不的欺騙行為,讓購買中國製產品的全球消費者,無從得知產品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產、用的又是什麼樣的原料。


接著,作者進一步嘗試追問:如果低價產品可能是肇因於有違反人權、破壞環境與脫離政策規範的行為時,究竟業者的逐利之心,與消費者的貪便宜之舉,在各自的責任上又要如何來分擔、改善?

全球供應鏈系統龐大且複雜,消費者在貨架前精心挑選的商品,少說也經過數十道手續,因此鮮少有人會在購買的那一刻,切實了解產品的全貌,做出有良心的選擇。而且,就算了解又怎麼樣,你真的會因為知道手中的產品,是在中國某個極糟的環境下,由未滿15歲的童工所生產,轉而去拿起那個貴上500元、但保証是在安全且符合勞工法令工廠生產的產品嗎?

 

老實說,打從這具始於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的巨輪開始轉動,這類新聞早該就不是話題才對。英國文豪狄更斯的小說,不就處處顯露出英國工業革命時期所發生的類似情節?之後,接力賽的棒子交給了美國,同時也引發了動搖美國國本的黑奴問題及南北戰爭,接著更傳到日本、香港、韓國及台灣,現在則是輪到中國。相同的戲碼,只是換了地方,一次又一次的上演。

只是,這是第一次,有人用一種有系統、全面且真實的手法,在我面前揭露這般血淋淋且真實的景象。也因為,低價中國,和我的生活是那麼地接近,日常生活中吃的、穿的、用的,無一不和中國製造扯上關係,更不用提到在我在中國工作的朋友、工作上頻繁接觸的台商們和業務了。低價中國,從一個原本看似距離我很遙遠的小說情節,真真實實地走了出來,令我無法忽視它的存在。

然而,現實終究是很殘酷的,既然非出生於大富大貴之家,心中的慾望又太多,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絕對有其道理。我問我自己,在了解低價中國的真實情況後,我是否真的會受到感召,改而選擇所謂的「良心產品」?答案是:我不知道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mille124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